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速递

儿中心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揭示血小板无力症新型突变SINE-VNTR-Alu逆转录转座子插入及其分子致病机制

发布时间:2023-08-22来源:


近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遗传分子诊断科研究团队在国际血液学领域权威期刊、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n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ISTH)官方期刊《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发表论著“SINE-VNTR-Alu retrotransposon insertion as a novel mutational event underlying Glanzmann thrombastheniaSINE-VNTR-Alu逆转录转座子插入导致血小板无力症)”,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导致血小板无力症的新型突变SINE-VNTR-Alu逆转录转座子(以下简称SVA逆转录转座子插入及其分子致病机制。

 

 

血小板无力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由ITGA2BITGB3基因突变引起血小板聚集功能缺陷所致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临床上常见自发性粘膜出血重者可内脏出血本病尚无根治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该研究患者具有典型的血小板无力症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征但辗转多年一直未能明确致病基因导致家庭无法进行下一胎优生优育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遗传分子诊断科通过对患者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原始数据重分析并进一步采用全基因组测序和转录组测序等多组学手段揭示患者不仅携带遗传自母亲的ITGB3基因杂合无义突变(c.2222G>A, p.Trp741*)还携带遗传自父亲的ITGB3基因11号内含子区5'截短SVA逆转录转座子插入。功能研究显示,SVA逆转录转座子插入导致ITGB3基因发生异常剪接,产生融合转录本,其对应截短蛋白(ITGB3 p.Glu639*)以及母源ITGB3无义突变对应蛋白的表达和细胞膜转运均显著受损导致患者血小板表面缺乏整合素αⅡb和β3从而引起血小板聚集功能缺陷

SVA逆转录转座子插入ITGB3的机制及致病机理示意图

 

该研究不仅解开了患者家庭多年来的困扰为其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提供坚实依据也为转座子相关疾病研究提供了新的范例,有助于深入了解转座子对基因组稳定性和疾病发生的影响,为其他遗传病的诊断提供新思路

 

作者信息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遗传分子诊断科硕士研究生张家胜和研究实习员汤婕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郁婷婷副研究员和姚如恩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罕见病诊断

作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市儿童罕见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及上海市儿科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所在单位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每年收治从全国各地转诊而来的罕见病患者,病种之全和数量之多居国内领先水平。

儿中心遗传分子诊断科是开展遗传病基因诊断项目齐全技术力量雄厚遗传咨询体系完善配备基因变异功能研究平台的专业实验室2022年底,已为2万余例罕见病患者进行了明确的基因诊断,诊断病种近千种开设有“医学遗传联合门诊”“遗传咨询门诊”提供基因检测遗传咨询以及相关临床诊疗服务

 

医学遗传联合门诊——每周三上午

遗传咨询门诊——每周五上午

 

遗传分子诊断科业务咨询:021-38087372

基因检测遗传门诊预约入口

C:\Users\Administrator\Documents\WeChat Files\wxid_w5ldzjghhy6p22\FileStorage\Temp\1692064627604.png

 

分享:

地址:上海市东方路1678号
电话:021-38626161
邮编:200127
电子邮箱:yb@scmc.com.cn

版权所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  [沪ICP备15019786号-2] [沪卫(中医)网审[2013]第10123号]

官方微信号

患者订阅号

Baidu
map